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医科王鹏团队最新研究揭示天龙咳喘灵通过抑制内皮-间质转化改善肺动脉高压血管重塑的机制
发布: 2025-02-27

    2025年2月3日,广州医科大附属第一医院王鹏教授团队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史渊源教授团队在药理学经典期刊《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在线发表题为“Tianlong Kechuanling decoction attenuates pulmonary hypertension by inhibiting 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的原创研究,系统揭示了中药复方制剂天龙咳喘灵(现更名为天附咳喘胶囊)通过调控HIF-1α/VEGFA信号通路抑制内皮-间质转化,从而改善肺动脉高压血管重塑的关键机制。王鹏、史渊源和丁奇为共同通讯作者,龚静为第一作者。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局市校联合资助项目、深圳市科技创新项目等多个项目的资助和支持。

【摘要】

 

 

民族药理学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H)是一种严重的进行性疾病,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构成重大挑战。然而,目前的治疗方法效果有限。天龙咳喘灵(Tianlong Kechuanling,TL)是临床上常用用于治疗肺心病的中医(TCM)复方制剂,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验证TL对PH的缓解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机制。

材料和方法:SU5416联合缺氧(SuHx)诱导大鼠PH模型。通过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和组织病理学分析评价TL对PH的影响。ELISA检测大鼠血清HIF-1α、VEGFA水平;免疫组化检测VEGFR2、Vimentin和CD31的表达,探讨TL的作用机制。缺氧诱导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证实TL的作用。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鉴定TL的化学成分。

结果:TL通过调节HIF-1α/VEGFA通路和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改善PH。该研究还确定了导致这些影响的关键化学成分。

结论:研究表明,TL可以通过抑制End-MT来改善 PH,支持TL进一步发展成为PH的有效治疗选择。

 

【学术发现】

 

 

临床与实验验证:TL显著降低低氧联合SU5416联合低氧诱导的PH模型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改善肺动脉壁增厚及右心室肥厚;

分子机制突破:TL通过抑制HIF-1α/VEGFA信号通路,逆转内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End-MT),上调内皮标志物CD31VE-cadherin,下调间质标志物Vimentin、α-SMA

多靶点协同:LC-MS鉴定出TFC中51种活性成分,包括32种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黄芩苷),协同发挥抗血管重塑作用;

转化潜力:TL可增强肺微血管内皮功能,为PH患者提供新治疗策略。

 

【研究意义】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血管重塑为特征的肺血管疾病,导致右心室重塑,最终可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目前的疗法主要针对前列环素、一氧化氮和内皮素信号通路的血管收缩异常,仍然缺乏针对血管重塑的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首次阐明TL通过多成分、多靶点调控End-MT及HIF-1α/VEGFA通路,为中药复方治疗PH提供了科学依据。团队进一步通过体内外模型验证TL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通讯作者】

 

王鹏 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医学杰出青年人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委会青委;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委会常委;

*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委员;

*广州市卫健委第三批“中医优秀临床人才;

*“潘俊辉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项目负责人;

*国家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