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8 月 4 日上午,在广州医科大学东风西越秀校区召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分中心授牌仪式。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国家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公共卫生处处长陈书安、广东省科技厅副巡视员周木堂、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彭炜,科教处处长李建中、副处长黄毓文;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副巡视员梁加宁、广州市科创委产学研联盟办公室彭国华处长,中心主任钟南山院士,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冉丕鑫,副校长刘金保,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中心副主任何建行,临床研究中心、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各分中心代表以及特邀友好合作单位代表出席。会议由中心副主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主持。
中心主任钟南山院士致欢迎词
中心主任钟南山院士致欢迎词,对与会的领导、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应邀与会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第一,我国医疗领域的基础研究做得相当出色,但临床医学研究目前仍是短板,基础与临床的结合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内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基础与临床的转化如果能够做好,在很多领域完全可以走在国际前沿;第二,资源分配失衡不利于临床研究和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大医院有很多先进的医疗技术但缺乏向基层推广的平台。为解决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临床研究转化环节薄弱的突出问题,国家卫计委会同科技部等部门先后印发和编制《关于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了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重点任务。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作为全国首批13个临床中心建设单位之一参加了 7月22日国家科技部、卫计委、药监总局以及中央军委总装备部在北京召开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了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指导思想和战略定位:中心以呼吸疾病为核心,以大数据为支撑,以全国分中心及其相应网络为平台,组织全国/区域的临床防治队伍,开展两个转化(基础与临床,经验与循证),两个推广(成果到产品,局部到全国)的战略定位。 着力构建以分中心为基础的临床研究网络,建立基础的、规范的、共享的、安全的全国大数据库平台,积极联合申报国家2018年国家重大研发专项、促进先进技术在国内推广。
相关领导和各分中心代表等出席会议
中心副主任陈荣昌教授主持
中心副主任郑劲平教授作中心建设发展与研究进展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报告
中心副主任郑劲平教授作中心研究进展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报告,报告围绕中心建设概况、协同网络建设、多中心临床协作研究、产学研的转化以及建设成果5大方面介绍了广医一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并制定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从最根本做起,切实做好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利用,并以此为基础,以慢阻肺大数据生态圈和慢阻肺注册登记研究为抓手,逐步推进呼吸疾病研究大数据建设。此外,还介绍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临床试验专家共识的重点内容”,期待与各分中心一起为规范我国慢阻肺药物临床研究而努力。在项目组织方面,郑教授介绍了近期国家科技部、卫计委等在其官网中公布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相关课题,邀请各分中心积极组织申报。同时也以支气管扩张临床研究为例,鼓励各分中心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提出临床研究方向,临床中心将积极协调推进临床研究工作。
会议还特别邀请了联通公司陈海锋总经理,就大数据平台的安全性问题作出讲话,他指出,联通的云化架构以及建立六级安全体系,能保证数据的安全,解决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广医一院院长、中心副主任何建行教授主持分中心授牌仪式
钟南山院士、秦怀金司长、陈书安处长共同为分中心授牌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原7家分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增分中心。广医一院院长、中心副主任何建行教授宣读分中心名单,钟南山院士、秦怀金司长、陈书安处长共同为34个分中心授牌(分中心名单附后)。
广东省科技厅周木堂副巡视员讲话
广东省科技厅副巡视员周木堂指出,推进会上发布了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绩效评价,为国家和地方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发展、科学管理、客观评价提供了指导依据。省市科技部门高度重视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国家呼吸系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取得了卓越的建设成效。希望中心与分中心切实加强合作,将中心打造成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的高地,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公共卫生处处长陈书安讲话
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处长陈书安表示,受科技部、国家卫计委委托,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全程参与了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的筹划、评估、评审、平台建设等工作,各单位申报的积极性非常高,各省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充满期待。希望国家呼吸系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打牢基础,构建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资源配置,汇聚和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强化协同创新研究,加强质量控制,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国家卫计委科教司秦怀金司长讲话
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对国家呼吸系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成效表示肯定。他指出,推进会将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纳入国家创新基地,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同等的地位。希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为中国的临床标准、临床方案的制定者,成为医疗新技术的引领者、医疗新产品的研发者,成为重大成果的转化者、新技术的推广者,成为人才汇聚的场所、学科协同整合的场所,成为科技改革、医疗改革的先行者。
参观临床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与会领导、专家一行在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劲平教授和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金存教授的带领下现场考察了临床研究中心的科研环境,如生物样本资源库、急性肺损伤研究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区、公共仪器设备平台、过敏反应与免疫实验室、产学研成果等。
钟南山院士主持中心建设发展战略研讨会
中心建设发展战略研讨会现场
随后,钟南山院士主持中心建设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人员对中心下一步的建设发展战略、全国慢阻肺注册登记及随访研究、呼吸疾病多中心大数据建设、各分中心承担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慢阻肺临床研究专家共识等方面展开讨论。中国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康健教授、湘雅医院胡成平教授、华西医院李为民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王孟昭教授、北大一院王广发教授、北大三院贺蓓教授等在讨论中热烈发言。其中对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共享、共建、共发展的观念,如何有效保护信息安全,开发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慢病信息管理平台、联合申报国家重点计划和组织开展临床研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力求集中全国呼吸疾病领域专科优势资源,搭建中心-分中心-网络单位三级临床医学研究网络,以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的战略规划和发展重点为指导,携手共建共享,共同开展国家呼吸疾病防治的临床协同研究。
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合影
附: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名单:
(一)华北地区
1.北京协和医院
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4.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5.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6.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7.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二)华东地区
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4.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5.江苏省人民医院
6.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7.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8.青岛市市立医院
9.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华中地区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2.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3.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4.河南省人民医院
5.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6.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四)华西地区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2.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3.贵州省人民医院
4.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5.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6.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五)华南地区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3.汕头市中心医院
4.深圳市呼吸病研究所
5.深圳市人民医院
文稿:附一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宣传部
图片来源:附一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