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首期“呼吸健康-基层万医行”广州特训营顺利收官!
发布: 2025-04-24

    “专家们讲得很清楚,结合病例手把手教我们,对指南治疗规范理解更深了,让我们年轻医生真的学到了很多。”来自苏州市独墅湖医院的年轻基层医生李婧表示。

    “像肺功能仪操作、无创呼吸机使用这些,对我们基层特别实用。”高州市中医院医生莫健平感慨道。

    “希望以后能多举办一些更细化的专项培训,比如支气管镜的相关内容,然后专家能够来到基层指导。”扬州市江都中医院医生吴敏建议。

 

 

    4月14日-16日,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双中心”)主办,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承办的“呼吸健康-基层万医行”广州特训营(第1期)顺利举行。


【聚力基层呼吸防治,首期特训营开班】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黄庆晖介绍,1979年医院成立了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后于2017年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升级为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研究院聚焦慢性气道疾病、新发传染病及肺癌早诊早治等研究,牵头制定了多项国家诊疗规范。未来,研究院将推动更多前沿技术向基层普及,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并依托院士团队及顶尖专家资源,助力呼吸学科高质量发展。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张冬莹在发言中强调,基层医疗机构是呼吸疾病防治网络的重要基石。“双中心”将通过系列培训活动,力争为基层培养超过1万名临床诊疗骨干人才,切实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规范化诊疗服务惠及更多基层百姓。期待更多单位加入“双中心”平台建设,通过医联体协作、科研项目合作等方式,共同打造覆盖城乡的呼吸疾病防治体系,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从筛查到康复:“双中心”专家详解呼吸疾病基层防治要点】

 

    高怡教授表示,肺功能检查是评估肺部健康的重要工具,重点解读了《中国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24年)》,包括检查目的、适应症、操作规范、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等。同时,她强调了肺功能检查在疾病诊断、严重度分级和随访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基层医疗机构应像量血压一样普及肺功能检查,通过规范化的基层诊断,可显著提升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疾病的早期筛查率,助力实现健康中国行动目标。

 

    谢燕清教授深入解读了呼气峰流量(PEF)及其变异率(PEFR)的临床应用价值。PEF是评估气道阻塞的关键指标,PEFR对哮喘诊断和基层筛查慢阻肺具有重要价值。谢教授详细介绍了峰流量计的操作规范,以及强调了规范化检测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如临床应用中需注意患者配合度等因素对结果的干扰,建议结合其他肺功能指标综合判断。这一技术的推广将显著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哮喘、慢阻肺等疾病的早期识别和管理能力。


    李征途教授解读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重点介绍了上呼吸道感染的定义、分类及流行病学特点。他强调,诊断需结合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治疗要以对症为主,如解热镇痛、抗鼻塞、镇咳等,仅在细菌感染证据明确时使用抗生素。此外,他还介绍了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三早”策略,并倡导中西医结合及加强患者的日常健康管理。

 

    鲜墨教授讲解了《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的更新内容,包括哮喘定义的更新、流行病学数据、诊断路径的优化、分期与分级的调整、治疗方案的更新等,并通过病例分析展示了急性发作处理与长期管理的实践要点,强调了规范治疗、环境控制与患者教育的重要性。

 

    谢佳星教授解读了《中国咳嗽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重点介绍了咳嗽的分类、常见病因及诊断流程。他强调,基层医疗机构应注重经验性治疗和临床实用性,要加强健康教育、危险因素管理及准确把握转诊时机,避免误诊误治,并针对不同病因提供了具体的治疗建议。

 

    吴仲平教授、安嘉颖教授、刘文婷教授、詹锐旋教授、梁健鹏教授现场演示了肺功能仪操作及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专家团队特别强调了患者体位调整、呼吸动作指导、数据质控要点等关键环节,并针对基层常见的操作误区如漏气、呼气不充分等问题进行一对一纠正。

 

    付颖瑜教授系统阐述了慢性呼吸疾病患者的营养管理,她介绍了营养不良的促发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在治疗方面,提出从营养教育到肠外营养的五阶梯营养干预模式,强调个体化能量与蛋白质供给。她提醒,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若COPD患者膳食难以满足每日营养需求,建议口服营养补充剂与膳食结合食用。另外,BMI是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下降与死亡率增加相关,而体重增加会改善预后。

 

    胡杰英教授讲解了家庭无创通气的应用及注意事项,她表示无创通气可有效改善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及二氧化碳潴留,尤其适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和呼吸康复管理。此外,胡教授介绍了无创通气的核心优势,如避免气管插管、保留生理功能及提升患者舒适度,同时也指出其局限性,如气道控制不足、漏气风险等。胡教授还详细讲解了面罩选择、通气模式及参数设置,并现场演示了家庭氧疗和呼吸机的使用,帮助基层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无创通气技术。

 

    王凤燕教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进行了解读,新版指南突出“促、防、诊、控、治、康”六位一体理念,强调基层实用性。王教授重点介绍了慢阻肺的病因、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筛查、诊断、评估、治疗和基层管理等内容,强调了早期干预、长期随访和个体化照护的重要性,并推荐使用筛查问卷和便携式肺功能仪进行早期筛查。

 

    杨峰教授介绍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呼吸康复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多种康复方法,包括全身肌肉运动耐力训练、无创通气、严格吸入用药指导、气道廓清、呼吸训练与呼吸肌训练等。他还强调了兼顾心脏康复与安全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康复流程指导,便于基层医生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生活质量。

 

【学术与实践并重: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参访与疑难病例研讨】

 

    学员们还实际参观了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可视化门诊和呼吸健康大数据中心等地,并参加了“院士MDT大查房”环节,重点探讨了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临床特征与诊疗策略,包括疾病是否为一元论解释、EGPA诊断标准评估以及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优化治疗方案选择等核心议题。

    本次活动由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益支持。苏中药业止喘灵经理万仞表示,未来企业将持续深化与各级医学会、协会合作,积极助力学术交流与专业培训,提升基层医生防治能力,共同推动呼吸健康领域的创新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