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会议资讯】2024中加呼吸健康国际论坛暨GIRH-FIRH学术交流会、呼吸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学术会议间质性肺疾病专场
发布: 2024-07-26

    2024年7月10日,中加呼吸健康国际论坛暨GIRH-FIRH学术交流会、呼吸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学术会议间质性肺疾病(ILD)专场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坦沙院区顺利举行。本次会议在广州医科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加拿大汉密尔顿圣约瑟夫医疗中心、加拿大费尔斯通呼吸健康研究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呼吸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广州实验室、生物岛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指导下,由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和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组织召开。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费尔斯通呼吸健康研究院(FIRH)科研主任Martin Kolb教授应邀来访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GIRH),与我院同仁进行深入交流。Martin Kolb教授是加拿大ILD领域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是肺纤维化病理生物学、发病机制(尤其关注疾病进展相关的生长因子、基质异常及血管重塑研究)和药物研发,以及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领导多项肺纤维化生物标志物开发工作,担任多个ILD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者与指导委员会成员。他目前是国际著名期刊Thorax副总编,Respirology副主编,并曾担任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18-2022)的主编。

    上午8点,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助理关伟杰教授首先向Martin Kolb教授详细介绍了广州呼研院的总体情况。随后,在ILD亚专业组韩茜教授和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部主任王红玉教授的陪同下,Martin Kolb教授参观了我院门诊部的多个科室,包括呼吸介入中心、咳嗽实验室、肺功能中心、可视化门诊以及肺康复门诊,并与各科室负责人交流了建设经验。

 

 

    接着,Martin Kolb教授前往住院部5楼参观ICU病区,并与医务人员对ILD患者肺移植术后并发症及其治疗进行讨论。

 

 

    9点30分,Martin Kolb教授前往14楼间质肺疾病病区参加查房,在听取夏淑医生详细介绍一名疑难病例患者的病史后,与罗群教授和韩茜教授一道对该患者进一步问诊与查体,并获得患者积极配合。

 

 

    上午10点,Martin Kolb教授参加了在我院学术报告厅举行的大查房会议,会议由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主任李时悦教授主持,Martin Kolb教授和多名其他相关学科专家共同参与讨论。首先由罗群教授概括总结该疑难病例总体情况,随后由夏淑医师详细汇报患者病史情况。与会专家们根据各自专业领域知识对该病例的诊断发表看法。

    放射科邓宇主任详细解读了患者的胸部CT检查结果,指出患者双肺呈现游走性、复发性磨玻璃影,结合患者暴露史,考虑诊断:1.过敏性肺炎 ;2.肺血管炎相关或CTD相关的肺泡出血。核医学科王新璐主任结合患者病史以及长期的影像学观察表现,对患者的PET-CT图像进行分析,认为需要鉴别诊断过敏性肺炎以及血管炎,但影像学上并无明确倾向性诊断。

    病理科顾莹莹主任认为左下肺组织病理切片首先考虑非纤维化型过敏性肺炎合并肺血管炎,其次是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 MPA),需排除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的可能。风湿科高健全主任认为患者风湿免疫系统症状不明显,病变局限在肺部,结合患者影像及病理检查,仍需考虑血管炎,但目前ANCA相关血管炎的证据不足。来自北京协和医院风湿科的田新平主任认为,患者当前基本无肺外症状,无血管炎证据,MPA表现不足,应考虑肺部病因。

    综合考虑患者所有情况,Martin Kolb教授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免疫驱动型疾病,且倾向于免疫驱动型血管炎,但尚无明确诊断。他指出,目前诊断是否明确并不影响患者的治疗,当前处理非常恰当。若未来病情复发或吗替麦考酚酯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更强的免疫制剂或生物制剂,如环磷酰胺和利妥昔单抗。最终,会议达成共识,认为该患者目前是免疫驱动所致肺部病变,诊断暂未明确,当前治疗非常合理,后续需密切观察和随访患者的情况。

 

 

    会后,Martin Kolb教授还参观了9楼呼吸康复病区以及核医学科,特别称赞了我院在呼吸康复和核医学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创新应用,指出这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也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和高效的诊治方案。

 

 

    下午2点,在王红玉教授陪同下,Martin Kolb教授参观了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享实验平台、大数据中心展厅以及临床生物资源库。Martin Kolb教授对临床研究中心的平台建设和资源管理表示高度认可,认为这将为未来的科研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Martin Kolb教授在参观过程中,对我院的规模、环境设施和医疗设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智慧医疗的发展赞叹不已。

 

 

【学术交流大会:共探呼吸健康未来】

 

    下午3点,间质性肺疾病专场学术交流会议在广医附一院大坦沙院区三楼呼吸介入中心会议室举行,会议由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间质性肺疾病亚专业组韩茜主任主持。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主任李时悦教授,以及广州实验室主任、联合实验室主任钟南山院士先后发表开场致辞。李时悦教授首先热烈欢迎Martin Kolb教授到访我院,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最诚挚的祝贺。钟南山院士亦对这位远道而来的ILD领域知名专家和老朋友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大坦沙新院区和广州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和所带领团队近年在ILD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突出从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科研体系的建立,以及加强与企业、医药公司、先进医疗科研机构和大学合作对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投入市场推广应用的重要性,希望能在双方已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基础上与Martin Kolb教授继续合作,并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致以美好祝愿,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学术报告:前沿观点,深度交流】

 

    Martin Kolb教授在会上讲解了“The role of blood vessels in Pulmonary Fibrosis”,基于临床病例提出肺动脉高压降低IPF生存及预后的观点。唐潇潇教授带来了“Early Pathogenesis and Novel Research Tool of Pulmonary Fibrosis”的讲题,探讨了气道上皮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重要作用。苏金教授则从抗纤维化的关键问题出发,提出了识别MFB膜生物标志物、使用生物标志物靶向工具检测血液纤维细胞、设计完全消除MFB的策略。董鸣教授介绍了“The 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Interstitial Pulmonary Disease Using Exosomal Protein Biomarkers”,展示了通过自动外泌体提取设备(Exo-CMDS)找到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与结缔组织病患者差异表达的蛋白。韩茜教授则基于间质性肺疾病的疾病表型,阐述了快速进展性间质性肺疾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钟南山院士与Martin Kolb教授在会上分别针对几位讲者汇报的内容提问,与专家们互动进行讨论。最后,李时悦教授作总结,希望本次交流会后中加双方能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ILD领域合作项目的落地,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

 


【结语:展望未来,共创辉煌】

 

    本次大会及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加强了GIRH-FIRH双方在呼吸健康领域内的学术交流与务实合作,并为未来的合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Martin Kolb教授此次到访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促进了中加两研究院在间质性肺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的交流,与会代表们深入探讨了呼吸健康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合作前景积极展望,对开展间质性肺疾病的基础研究及转化研究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双方共同致力于应对新出现的挑战,把握新兴机遇,期待未来合作将更加紧密、更具深度,在呼吸健康领域国际合作中取得更大成效,共同推进全球在间质性肺疾病诊治的进步。


 


 

 

END

撰稿:郭炳鹏、夏淑

审稿:韩茜、曾嘉琪、王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