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是第15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世界慢阻肺日的主题是“科学呼吸—Breathe In The Knowledge”。每年的慢阻肺日,钟南山院士及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专家都会齐聚一堂,与广大患者、家属和街坊们见面,将最新的慢阻肺研究结果、防治知识传递给大家。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包括北京、广东在内的全国10省市同步开展大型的慢阻肺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非常荣幸,我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了广东会场的活动。钟南山院士的讲话更是通过网络直播平台传递到了其他省市的会场,同时,广东会场的朋友们也一睹了中日友好医院王辰院士的讲话。
本次活动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和疾控局联合指导,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等单位支持的“健康中国行——全民慢病防治素养促进行动•呼吸专项行动”的系列落地活动之一,在广东会场,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广东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陈义平、广东省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汤捷、广东省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吴孟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黎毅敏教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呼吸内科带头人陈荣昌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病区主任郑则广教授等悉数到场,为我们启动了这次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此外,还有呼吸科专家耐心解答了患者的提问。
慢阻肺可防也可治,肺功能检查是“金标准”
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预测,至2020年,慢阻肺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第5位,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病因。
在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我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慢阻肺防治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中冉丕鑫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与综合防治》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研究选取广东、北京、上海、天津、沈阳、西安、重庆等地,随机调查了25000多名40岁以上的人,结果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的患病率为8.2%。2012年,国家正式将COPD纳入我国重点防控慢性疾病,并根据该研究结果,制定了将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控制在8%以下的目标。
但是,慢阻肺依然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关键是患者要对疾病有清晰的认识,并做好长期自我管理,可在医生指导下戒烟、接种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坚持长期规律用药、合理膳食、适量的康复训练、长期家庭氧疗等,这些措施均可有效减少急性加重和住院次数,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钟南山院士表示,早发现早治疗对防治慢阻肺尤为重要,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他提醒广大老百姓,如果等有上楼梯气喘、活动后感觉力不从心等这些症状时再去治疗,肺功能已经损害了一半。因此,钟南山院士呼吁,要像对待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早防早治,40岁以上人群要定期测试肺功能,如果做不到,就在每年的体检中增加肺功能检测项目。如果是有慢阻肺主要症状、吸烟史、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接触史、生物燃料烟雾接触史、慢阻肺家族史的人群,则应把定期检测时间线提前到35岁。
发布慢阻肺防治核心信息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二、慢阻肺的主要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还会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三、慢阻肺常见合并症包括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焦虑和抑郁、肺癌、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等,应该及早发现慢阻肺合并症并给予适当治疗。
四、慢阻肺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
五、35岁及以上人群伴有慢阻肺主要症状、吸烟史、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接触史、生物燃料烟雾接触史、慢阻肺家族史等情况,应警惕慢阻肺,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
六、慢阻肺需要长期治疗,首选吸入疗法,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是最核心的治疗措施。治疗目标是防止疾病进展、减轻症状、改善运动耐力、改善健康状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急性加重、降低死亡率。
七、慢阻肺急性加重主要表现为气促加重,常伴有喘息、胸闷、发热、咳嗽加剧、痰量增加、痰液颜色和(或)黏度改变等,其最常见的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通常可以预防,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到医院就诊。
八、慢阻肺患者需要做好长期自我管理,可在医生指导下戒烟、接种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坚持长期规律用药、合理膳食、适量的康复训练、长期家庭氧疗等,这些措施均可有效减少急性加重和住院次数,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九、吸烟是导致慢阻肺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是慢阻肺的重要预防和治疗措施,可咨询当地医院戒烟门诊或拨打12320卫生热线。
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二级及以上医院实施双向转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患者稳定期长期管理和随访,二级及以上医院主要负责患者确诊、治疗方案制订、急性加重期诊治、疑难急危重症救治等。
肺移植是治疗严重慢阻肺的可选方法之一
钟南山院士称,当慢阻肺病人完全不能维持基本的肺功能,身体状态还不是很差时,肺移植是治疗慢阻肺的其中一个方法。目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经完成126例肺移植手术,术后最长生存时间超过14年,并成功为一位81岁高龄患者完成了肺移植手术。因此,肺移植手术不失为一种延长严重慢阻肺患者生命的有效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