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临床研究中心科研兴趣小组获批3项校级科研立项
发布: 2017-01-11

    20161229日共青团广州医科大学委员会公布2017-2018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名单,广医一院科研兴趣小组申报4项,获批3项,其中一项为重点项目。

我们的努力: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科研兴趣小组自2016711日成立以来,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基础实践课程培训,为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实施奠定基础。   

一、科学研究入门基础课程,丰富成员知识储备 

临床研究中心根据科研兴趣小组成员们当前的知识水平,设置较为丰富的科学研究入门基础课程,课程包括数据库软件(Epi-Data软件)理论与操作、SWOT分析方法、调查问卷设计方法与技巧、论文攥写的基本方法、雾化吸入治疗及六分钟步行试验(理论)、肺功能仪器介绍及肺通气功能(实操)、支气管激发试验与脉冲振荡气道阻力测试(实操)、八爪鱼网络大数据获取(实操),每周的大查房临床案例分析、参加肺功能检查规范化培训学习班、项目申报书的纂写与注意事项、科研经验的交流与分享等。课程设置形式灵活,理论结合实践,知识层次丰富,使其能循序渐进,培养科学研究思维,熟悉掌握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

二、积极尝试,敢于创新,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我们倡导从实际生活工作中发现问题,探究事情的成因或规律,寻找合适解决方法,敢于创新,突破瓶颈,积极尝试开展科学研究。科研兴趣小组成员们主动学习,积极尝试,在理论学习和技能实操培训中都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三、加强学习交流,借他山之石 

科研兴趣小组的课程设置让成员们更早地接触临床基础理论与技能操作,对成员们来说,新鲜感十足。我们也注意促进成员们的学习交流环节,成员们还能与每天努力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门诊随访与肺功能检查工作的师兄师姐们进行经验交流,进而熟悉门诊随访工作流程和肺功能检查的操作步骤以及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等。成员们还亲临院士大查房病例分析现场,感受临床病例的讨论氛围,见识集思广益、认真谨慎、开放合作的临床诊疗平台。成员们还参加到肺功能检查规范化培训万里行--广州站的活动中,聆听大咖的学术观点和抓住了 “手把手”肺功能检查规范化的操作培训机会 

Epi-data 数据库软件理论学习


肺功能仪器介绍及肺通气功能示教


SWOT分析理论课程学习


支气管舒张试验示教


调查问卷设计方法与技巧理论课


雾化吸入治疗及六分钟步行试验理论


科研兴趣小组参与院士大查房病例分析现场


科研兴趣小组参加肺功能检查规范化培训万里行--广州站(图为钟南山院士发言)

 

(文稿:张冬莹   图:简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