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9日,《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后简称“《共识》”)新闻发布会暨全国巡讲启动会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坦沙院区广州呼吸中心成功召开!会议模式为“线上+线下”结合。
目前,我国尚缺乏详尽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后简称“EPD”)流行病学报道,广大医师尤其是呼吸医师对此类病还有很多方面认识的不足,EPD挑战面临评估和诊断决策等严峻挑战。中国首个针对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EPD)的专家共识于 2022 年1 月4 日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EPD专家共识》的发表及全国巡讲对促进EPD疾病优化诊疗决策与科学规范管理,推动呼吸与风湿、放射、血液等学科之间的多学科交融有着重要意义。
《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会暨全国巡讲启动会由广东省医师协会和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分会主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广东省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中心、南山呼吸承办,以及医学界、南山呼吸作为媒体支持。
本次会议的会议嘉宾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名誉主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荣昌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长、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沈华浩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周新教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教授;广东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戴冽教授及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血管炎学组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田新平教授及2020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主席、广东省医师协会吴一龙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高兴林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编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吕相征主任以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多学科领域的专家教授。
参会专家
本次会议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哮喘与呼吸免疫亚专业组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张清玲教授主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清玲教授
嘉宾致辞
吴一龙教授
会议开始,由广东省医师协会会长吴一龙教授致辞。吴一龙教授指出,对参与专家共识制定的多名专家表达了感谢,其次肯定了本次专家共识的制定,弥补了我国尚无EPD诊疗专家共识的空白,广东省医师协会秉承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的“12字方针”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预祝全国城市巡讲高质量推进,希望EPD共识可提升临床医生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为构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
高兴林教授
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高兴林教授说道:“EPD的临床特点包括3个方面:①病因复杂、涉及多个学科;②EPD的发病早期时临床症状不典型;③年轻医生或基层医疗单位的医师识别EPD困难。而本次EPD共识的发布可‘节约医疗资源、少走弯路’,进一步提高国内医生诊疗EPD的水平。
吕相征主任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吕相征主任认为,在钟南山院士的指导下,并以陈荣昌教授、周新教授、沈华浩教授为首的专家组共同撰写的EPD共识,是提升我国EPD诊疗水平的重要支撑。中华医学杂志将和编写本共识的专家加强合作,在国内广泛宣传,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随后,参与EPD共识制定的各个专家学者依次进行了相关发言,希冀EPD共识能进一步助力提升EPD的诊疗策略。
专家致辞
沈华浩教授
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沈华浩教授说道:“EPD共识得以成功发布离不开各专家组成员及吕相征主任的贡献。当前,EOS的发现问世已有140余年,尽管EOS在血液中占比低,但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EOS既是‘好细胞’又是‘坏细胞’,我们的研究团队目前不仅关注了EOS在哮喘中的作用,也在关注EOS在肿瘤等疾病中的作用。”这里,沈华浩教授表示期待本共识(英文版)的发行,希望共识能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周新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周新教授进行了相关发言,说道:“在钟南山院士的指导下,张清玲教授所在的团队为本共识的撰写和发布作了大量的工作。预祝本共识能为提升广大医学同道诊疗EPD的水平提供参考,并让更多的患者获益,同时预祝本次大会获得圆满成功。”
陈荣昌教授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荣昌教授指出,这篇专家共识涵盖了呼吸、感染、血液、风湿免疫科、肿瘤等有关内容,张清玲教授团队作了许多前期工作,共识编写过程也令我受益良多。EPD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疾病,专家共识的编写中各学科的专家和中华医学杂志相关人员都作出了巨大努力。并且,今年我国针对EPD的专家共识比今年发表在欧洲呼吸期刊(ERJ)的欧洲EPD共识发布更早,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钟建桓(Kian Fan Chung)教授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心肺疾病研究所钟建桓(Kian Fan Chung)教授说道:“我很荣幸与多位中国临床专家共同参与本次EPD专家共识的发布会,属于EPD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点关注,今后我将继续关注EGPA等疾病的研究。”
黄晓军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说道:“我的母校就是中山大学,广州这座城市让我倍感亲切。在血液科工作这些年,其中不乏继发性EPD的病例,EPD共识的发布相信能让更多的患者获益。此外,EPD共识的成功发布得益于呼吸、血液、风湿免疫科等多学科的合作,也为临床多学科的建设作出了积极影响。”并且,黄晓军教授呼吁临床医生应开放格局、突破局限、加强合作、共享经验,不断促进医学发展,造福广大患者。
吴德沛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教授指出,多个临床科室都会遇见EOS增多的病例,肺是EOS浸润的主要脏器。EPD病因复杂,就血液科而言,嗜酸粒细胞增多致病机制包括了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突变等。由多个临床专家共同编写的EPD共识,可为EPD的诊治提供帮助,并推动多学科的协同发展。
戴冽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戴冽教授说道:“近10多年,风湿免疫科得到了极好的发展。而EPD共识的发布,也让呼吸、风湿免疫等学科得到了更好的融合发展,相信未来我们能携手共进,进一步开拓新的学科领域,例如呼吸风湿的联合领域,并引领这一新学科的发展。”
田新平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田新平教授:“首先祝贺EPD共识的成功发布,本共识对规范EPD的诊治有着深远的临床意义。实际上EOS升高与风湿免疫及肺部疾病关联密切,就继发性EPD而言,EGPA很常见。EGPA的发病有‘三部曲’:第一步,患者最初的临床症状类似哮喘,容易复发、治疗难度高;第二步,患者有多脏器EOS浸润;第三步,患者有血管炎的表现。期待在多学科的合作下,能及早识别EOS升高的病因,避免患者病情进展到全身型EGPA。”
中国工程院院士发言
钟南山院士进行了精彩的总结发言。 钟南山院士说道:“国内EPD的研究基本与国外同步,这得益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的巨大发展。对于EOS增高的哮喘患者,部分表现为难治性或顽固性,经过多学科会诊后可能证实患者并非哮喘,可能是EGPA。此外,EOS是一个‘可作出反应的细胞’,EPD的病因可以是感染性、变态反应性、风湿免疫性、肿瘤相关性等,就需要多学科的合作来确诊。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大查房中发现,至少有1/4的病例属于风湿免疫性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钟南山院士指出,国目前在嗜酸粒细胞相关领域研究与国际基本同步,有信心在这一领域并取得更大的进步,走到国际前沿。
启动仪式
共识发布启动仪式现场
共识启动仪式结束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清玲教授担任共识解读者对共识要点进行解读,详细介绍了EPD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分类、病因、评估与治疗等知识。提出在诊治EPD时,秉承“①应做到先覆盖常见病、再考虑少见病;②先简单、后复杂;③依据患者临床特征进行个体化病因筛查;④特发性EPD必须全面排查后诊断;⑤病情允许是,先诊断、后治疗;⑥建立治疗-随访-再评估-调整的治疗策略 ”的诊治原则,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是诊断EPD的关键点。
张清玲教授作共识解读
随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筱娴教授对共识全国巡讲计划作介绍。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期间,将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在全国城市进行35场巡讲。涉及城市有: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北京、苏州、济南、武汉、南京、沈阳、重庆及昆明。巡讲会将重点对嗜酸粒增多相关肺疾病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程序、鉴别诊断进行讲解,并对典型病例报告分析。设定企业卫星会、生物靶向治疗相关专题报告会,与多学科专家进行交流与讨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张筱娴博士介绍了EPD专家共识在全国巡讲的规划细则。
张筱娴博士介绍全国巡讲的规划细则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张清玲教授作出了总结:“希望通过EPD的全国巡讲进一步提高学界对EPD的关注,激励更多的学者从多学科的角度共同努力探索EPD的发病机制,并优化诊疗的流程。我们在探索EPD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诊断、开发新型药物的道路上,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对话专家
会后,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荣昌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清玲教授、王春燕教授叶珊慧教授受邀医学界呼吸频道对于专家共识制定难点,共识命名原因,EPD的分类考量根据,临床诊断注意事项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详尽阐述。